《进行曲》教案
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,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,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。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进行曲》教案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《进行曲》教案1【活动目标】
1、通过聆听感受钢琴和弦乐器不同音色的效果,想象音乐描绘的动物形象及音乐带来的意境。
2、分段欣赏,理解和分析音乐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,并通过肢体动作、表情、嗓音等来表现音乐形象。
3、在师生共同创编、表演过程中,体验合作交流、表演的乐趣。
【活动准备】
《狮王进行曲》音频、狮王的头饰及披风、创编的狮王故事。
【活动重难点】
重点:欣赏音乐的节奏,不同音色所表达的不同效果,根据音乐理解狮王主题。
难点:根据音乐,用生动的表情、肢体语言演绎整个故事。
【活动过程】
一、第一遍欣赏《狮王进行曲》。
师:小朋友们,今天我们要一起欣赏一首非常生动的曲子,大家闭上眼睛,静静地用小耳朵听听这段音乐讲述的是关于谁的故事。
二、再次欣赏音乐,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,加深幼儿对乐曲的理解。
在一个广阔的大森林里,居住着狮王和许多小动物。这天风吹树摇,远处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。探路的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:“狮王驾到”。随后,只见狮王的跟班得意洋洋走来。乐队吹起了号角,狮王大摇大摆地走出来,得意地大声吼叫,扑向小动物们,恐吓小动物们。小动物们为了讨好狮王,为狮王跳舞。狮王高兴的大声吼叫,欣赏着小动物们的表演。
师:小朋友们,听过音乐和故事后,你们说说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?
幼:……
师:你们知道故事中的`这些小动物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?
幼:……
三、分段欣赏,了解故事情节发展,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及表现
1、播放第一段(包括即猴子从树上滑下来的部分)
师:小朋友们,听完第一段,你们有什么感受呢?最后的下滑音让你们想到了什么?你们知道这段下滑音是什么乐器发出的声音吗?
幼:……
师:这一段音乐描绘的是狮王来临前,动物们在森林里的场景,那你们有想到哪些动物,它们是怎样迎接狮王的?
2、播放第二段(中低音部分)
师:狮王来了,想象一下狮王是怎样神气地走路的?大家站起来学学狮王神气走路的姿势。
师:大家想想狮王为了展示它的威风,想了什么办法?其他小动物又会是怎样的反应呢?
幼:……
师:你们说狮王在吼叫,你们是怎样听出来的?(钢琴的低音表现狮王吼叫)
请几位小朋友把狮王威风凛凛的样子表演出来,包括狮王走路、吼叫的样子。等会老师挑选其中一位最棒的小朋友演狮王。
幼:……
师:你们都表现的很棒,狮王用吼叫、跳跃、恐吓等展示它的凶猛。
3、播放第三部分(高音部分)
师:听了第三部分,有什么感觉呢?和第二部分有什么区别?这一部分狮王和小动物又发生了什么?
幼:……
四、完整听一遍,全班幼儿分配角色表演《狮王进行曲》两遍。
师:接下来我们挑选一位幼儿(大胆)扮演狮王,选一位幼儿扮演猴子,通知其他小动物“狮王来了”。其他幼儿可以自选角色,狮王的跟班、森林其他小动物,然后我们跟着音乐节奏,共同完成表演。
完整表演一遍后,根据幼儿的表演,肯定幼儿好的方面,并对幼儿的某些不足方面做出引导,如节奏、狮王的动作、动物之间的交流等。
师:刚刚大家表现的都很好,相信第二次我们会表演的更加出色。
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绎狮王故事,快乐的结束。
【延伸活动】
活动后可继续进行打击乐器活动《狮王进行曲》,引导幼儿用打击乐器来表现乐曲中的不同声音与动物形象。
《进行曲》教案2设计意图:
我国的儿童并不习惯于听音乐,对于没有太多聆听经验的幼儿来说,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是非常枯燥的。但本次活动的主题来自于孩子们感兴趣的动物。《有趣的动物》这一主题,为大班幼儿提供了探索动物奥秘的机会。幼儿与动物之间似乎建立着一种与生俱来的默契,他们喜爱看"人与自然",热衷于讨论"恐龙家族",忙碌着为饲养的小动物喂食,他们互相讲述着"大森林里的'故事"……这些活动的主角总离不开老虎、狮子、狐狸、兔子……本音乐欣赏活动《狮王进行曲》是《动物狂欢节》中的作品,乐曲生动形象,为了使孩子们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乐曲,活动设计时巧妙地运用故事贯穿全曲,并利用图谱、打击乐器、动作、游戏等让孩子们更形象的感知和表现音乐。整个活动重视的是幼儿在音乐活动过程中的一种体验和感悟,培养孩子"听"的艺术,从而在以他们为主体的活动中获得愉快与满足。
活动目标:
1.探索用简单符号、打击乐器、表演动作、表情及嗓音等来表现音乐。让幼儿体验想象、创造和表演的快乐。
2.在游戏过程中,培养相互交流、相互配合的能力及与他人共享活动空间的能力。
3.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、表现自己。
4.在活动中,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,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。
5.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,感受游戏的乐趣。
活动准备:
1.课前请幼儿查找有关森林动物的资料,重点了解狮子的动作、声音及生活习性。
2.多媒体课件。
3.音乐图谱。
4.两种打击乐器。
5.狮王头饰一个和各类动物头饰若干。
活动过程:
一、律动《拍拍手、碰碰脚》。
二、播放幻灯片,教师讲故事,引出课题。
在一个大森林里,大树小树长的很密很密,风吹树摇,隐隐传来了狮王的吼叫声,狮王在山洞里理理鬃毛准备出巡。忽然,猴子从树上滑下来报告说:"狮王驾到!"。乐队就吹起了喇叭打起了鼓,欢迎狮王的到来。狮王大摇大摆、威风凛凛地走出来,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,对小动物们说:"今天是我的生日,我不吃你们。"小动物听了非常高兴,围着狮王跳起了舞,乐队为他们伴奏,他们跳的可开心了。
三、播放动画片并提问:
1.这个故事里有谁?
2.故事里有哪些声音?(喇叭声、鼓声、狮吼声。)
3.组织幼儿模仿吹号和狮子吼叫的声音。
四、看图谱听音乐。
1.狮王出来之前小动物为它做了什么?(吹喇叭、打鼓)
2.小动物们"嗒嗒嗒嗒"有节奏地吹着喇叭打着鼓欢迎狮王的到来,谁来学一学?
3.狮子大 ……此处隐藏15646个字……屏幕插图 ,边思考问题。
体会欢快的情绪
初步感受乐曲形象。
三、分段欣赏
1. 欣赏第一部分
㈠听音乐回答问题
用电脑播放引子和A段音乐
㈡律动
㈢用打击乐器为第一段伴奏
过渡语:
下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听第一部分,请你注意音乐的节奏,想想玩具兵们在做什么?
过渡语 :
小朋友们你能和玩具兵们一起游行吗/你能走得和他们一样好吗
在学生律动时,提醒学生注意音乐节拍,在学生合不上时,带着学生拍节拍。
欣赏并进行音乐想象。
想象:
玩具兵在走步、打鼓、吹号等。
部分同学合着音乐做律动。
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。
加深音乐主题A段的记忆,培养音乐表现力。
教学结构
教师指导
学生学习
阶段目标
㈢用打击乐器为第一乐段伴奏
用电脑播放乐器图谱
2.欣赏第二部分
用电脑播放第二部分音乐
3.欣赏第三部分
用电脑播放结尾音乐
4.欣赏尾声用电脑播放结尾音乐
教师介绍鼓、木鱼、沙锤和串铃。
过渡语:
这是为耶塞尔的《玩具兵进行曲》所设计的打击乐器伴奏谱。这里的鼓是模拟军队行进中的打击乐器声响。军队行进时敲起鼓来士兵们就走得更精神了。
提问:
哪两行是一样的?过渡语:好,咱们来熟悉一下伴奏谱。鼓用“咚”读,木鱼用“嗒”读。
过渡语:
玩具兵们踏着整齐的步子来到了操场,请听下一段音乐然后说说他们在操场上干什么呢?
提问:
操练完毕,玩具兵们又怎么样呢?咱们来听下面的音乐,这段音乐与前面听过的哪段音乐一样?
提问:
玩具兵们正玩得高兴,忽然音乐发生了变化,请你听听这里发生了什么事?
观察图谱并回答图上有几种不同的乐器。
观察图谱并回答。
在老师的带领下练读图谱。
随电脑中闪动的图谱用自制乐器为音乐伴奏。
欣赏并进行音乐想象的内容:
玩具兵 在操场和做游戏。
欣赏:
进行音乐主题听辩。
回答问题:
与第一段音乐一样。
欣赏并进行音乐想象。
回答问题:
小主人要回来了,玩具兵慌 慌张张地跑回箱子。
用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。
体会音乐的欢快情绪,并进行音乐想象。
培养学生听辩乐段能力。
培养学生对紧张音乐的想象力。
四、完整欣赏
再次欣赏加深体会
过渡语:
刚才我们一段段的听,了解了每段音乐表现的内容,现在我们把音乐连起来,完整听一遍。当你听到玩具兵行进中的音乐时,请你以举手或其他动作表示。
提问;
通过刚才又一次的欣赏,谁再来说说小主人做了一个什么梦?
完整欣赏,听辩第一部,并用动作表示出来。
用语言表述音乐内容。
进一步熟悉全曲,提高对A段主题的反应能力。
五、音乐表演
表演尾声音乐,用电脑播放尾声音乐
表演A段音乐和尾声音乐,用电脑播放A段和尾声音乐
过渡语:
我们再来听一次结尾的音乐,请随音乐想象一下玩具兵怎么了,一会儿我们来当玩具兵表演一下。
过渡语:
我们都来表演玩具兵,看谁走得最带劲。当尾声音乐出现的时候可别忘了表演出来。
听后,随着尾声音乐扮演玩具兵,做走步、游戏的表演。当下滑音响起时,急忙跑回箱子,定格在各种姿态上。
听音乐表演。动员更多的同学参与音乐表演:有的行军,有的敬礼,有的敲鼓,有的练刺杀,有的跳舞等。
在游戏中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情感体验,提高欣赏音乐的兴趣。
六、课堂小结
同学们,今天我们欣赏了一首有趣的乐曲叫什么?它的音乐情绪是什么样的?
刚才大家表演得非常好,每个人设计的动作都很符合音乐,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,玩具兵们再见!
回答:
乐曲的名字叫《玩具兵进行曲》,音乐是欢快的,雄壮的 ……
听者《玩具兵进行曲》乐曲走出教室。
总结本课学习内容。
六、板书设计
玩具兵进行曲
管弦乐曲
德国 耶塞尔
1、《玩具兵进行曲》是德国作曲家莱昂.耶塞尔所作,是许多玩具兵进行曲中的流传最广的'一首。这首乐曲是根据作曲家小时候所做的一个甜密的梦中的情景写的。乐曲为复三部曲式,即:引子+A+B+A+尾声,C大调,2/4拍,全曲情绪欢快、雄壮、生动,富有儿童性。
2、乐曲《玩具兵进行曲》选自普通小学音乐教材(浙江版)一年级下册。培智学校音乐教材第十册有同类乐曲。
3、本课件教学对象为我校五年级中度班(中度智力障碍),班级人数12人,多数学生有一定的音乐基础,曾多次开音乐公开课,为本节音乐欣赏教学课奠定了基础。由于音乐欣赏对中度弱智学生较为抽象,同时学生也很难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,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中度弱智学生的身心特点,充分利用他们喜欢动画、游戏等特点,把《玩具兵进行曲》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制作成一个易于中度弱智学生理解、接受的动画效果,让学生了解音乐来自于生活,生活中处处有音乐,很自然地导入音乐欣赏,从而达到理想的乐曲意境。
4、教学总目标:通过欣赏《玩具兵进行曲》,使学生初步感受进行曲的风格、情绪以及塑造成的音乐形象;使用愉快教学法,动静搭配,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。
5、教学重点:感受乐曲的情绪。
6、感受每一段音乐所塑造的塑造形象。
7、教学准备:打击乐器(小军鼓、木鱼、碰钟、小镲等)、录音机。
8、教学过程:
讨论:《做梦》。
配课件欣赏音乐(全曲)。
揭示课题:欣赏〈玩具兵进行曲〉
分段欣赏:启发学生根据课件内容描述音乐所塑造的形象,教师同时板书
引子――――几名玩具兵吹号打鼓,叫大家排好队,准备游行。
第一段(A):玩具兵们游行。
第二段(B):玩具兵欢迎将军的到来,不一会,将军就来了。
第三段(再现A):将军和大家一起游行。
尾声:玩具兵发现小主人醒了,惊慌地回到玩具箱里。
学生感知:问学生喜欢哪一段?(请学生说说这一段音乐的情绪,表现了什么,再请学生表演,提示玩具兵走路的姿势。)
复习巩固:游戏(请一学生扮演将军,其他学生使用打击乐器,并邀请老师一起伴着音乐游行。)
结束阶段:听《玩具兵进行曲》自由作动作出教室。
文档为doc格式